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中五生物筆記 2nd Term NE 07: 20.5 & 20.6 生態系

20.5      物質在生態系內的循環(課本3p. 20-35

Ø   物質(例如(1) )在生態系內循環不息,
並不會消失,使生態系保持穩定和自給自足。


A

碳循環 (carbon cycle)(課本3p. 20-35

Œ    生產者體內的碳,以(2) 有機物 的形式,透過(3) 攝食 轉移至各營養級的消費者
    (4) 分解者 以生物屍體或生物的有機廢物作為食物。
Ø  二氧化碳經以下途徑進入大氣和海洋
Ž    生物進行(5) 呼吸作用
    (6) 分解者 分解有機物 (屍體和排泄物)
    燃燒(7) 化石燃料
    石灰石 (limestone) 中的(8) 碳酸鈣 水中的酸產生反應

   生產者進行(9) 光合作用 時,會從大氣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使碳返回生產者體內

B

氮循環(課本3p. 20-37

Œ    生產者體內的氮以(10) 有機物 的形式,透過攝食轉移至各營養級的消費者
    分解者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有機廢物和屍體分解,過程中這些物質內的氮首先轉化為(11) 銨化合物

硝化細菌 (nitrifying bacteria) 銨化合物最終轉化為(12) 硝酸鹽,這個過程稱為(13) 硝化 (nitrification)

Ž    大氣中的氮會經(14) 閃電 轉化為氮氧化物,溶於雨水後形成硝酸鹽,進入土壤
    土壤裏的(15) 固氮細菌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能把土壤空氣中的氮轉化為銨化合物,這個過程稱為(16) 固氮 (nitrogen fixation)

固氮細菌死後被分解者分解,細菌內的銨化合物便進入土壤,然後經過硝化的過程,轉化為(17) 硝酸鹽

    (18) 豆科植物 (leguminous plant) (19) 根瘤 (root nodule) 也藏有固氮細菌,能把土壤空氣中的氮轉化為銨化合物,供豆科植物本身的生長所需。
    (20) 生產者 吸收土壤裏的硝酸鹽,以製造氨基酸(21) 蛋白質

    如果土壤透氣度欠佳(22) 反硝化細菌 (denitrifying bacteria) 會把土壤中的硝酸鹽轉化為(23) 氮氣這過程稱為反硝化 (denitrification)

Ø  從土壤移除氮的其他途徑:淋溶(leaching)、植物 / 農作物被牲畜攝取或被收割

20.6   生態系的保育 課本3p. 20-42

A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課本3p. 20-42

Ø  人類活動使生態系面臨多方面的不良影響
破壞天然生境
大大降低(1)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過度開發資源
很多物種被過度捕獵,導致牠們的數量急劇減少,瀕臨(2) 滅絕 (extinction)
污染
Ø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引致人類呼吸系統疾
Ø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溶於雨水會形成(3) 酸雨 (acid rain)
Ø   工業污水可能導致中毒。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二氧化碳和其他(4) 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在大氣中積聚,
使地球表面保存更多(5)
兩極的冰蓋加速熔化,使極地生物的生境消失。


B

我們可怎樣保育生態系? 課本3p. 20-43

Ø  為了讓現今和未來世代都可享用充足的資源,我們應尋求(6)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經濟模式,其中包括提倡(7) 保育 (conservation) 的概念
Ø  我們可跟從以下原則,計劃保育措施:
n  保護自然(8) 生境
n  保護(9) 瀕危 物種
n  使用其他資源
n  良好管理天然(10) 資源

n  減少使用天然資源和製造(11) 廢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