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港大:人類抗體可防治新沙士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30/18704925

新沙士病毒(又名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已造成全球逾300人感染,百多人死亡,科學家於相關研究有新進展。香港大學與內地清華大學合作於實驗室發現,人體兩種自然存在的抗體,能夠中和新沙士病毒,避免造成人類細胞感染。專家預計,日後可透過大量製造該兩種抗體製成藥物,預防及治療新沙士。

中和病毒 削弱感染能力

有關研究由清華大學學者,聯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港大醫學院教授鄭伯建合作。研究人員於一個人類抗體庫(Antibody library)抽出58款抗體進行測試,發現部份抗體的特性,與新沙士病毒細胞表面一種名為「Spike」的蛋白非常近似,顯示這些抗體有機會與新沙士病毒產生反應,再從中發現兩款分別及為MERS-4及MERS-27的抗體,能中和新沙士病毒,阻止病毒入侵兼破壞人體細胞,從而削弱其感染能力
袁國勇表示,新沙士病毒造成的死亡率高達30%至40%,他擔心病毒會進一步變種,令其傳播能力如03年的沙士病毒般厲害,故必須及早找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
今次發現的MERS-4及MERS-27抗體,本身天然存在,與以往於豬流感康復病人身上提煉的血清治療比較,相對溫和及安全。研究亦發現,該兩種抗體無論單獨抑或共同使用,也具防治新沙士病毒作用。
專家仍需在動物身上研究,才可將抗體治療使用在人體上進行臨床測試。上述實驗室研究結果已於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雀仔唔驚輻射 動物佔領切諾災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02/18707503

28年前,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造成歐洲14萬人死亡,無數動物死亡。28年後的今天,輻射水平還未降至人類宜居的水平,但科學家發現不少動物已經在這片土地繁衍,有些雀鳥還體內更會生產抗氧化物,有助適應輻射,證明大自然的復原速度遠超我們所想。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近日在學術期刊發表研究報告,切爾諾貝爾核廠附近的雀鳥已經適應輻射,長時間曝露在災區低水平的背景輻射中,雀鳥身體中的抗氧化物穀胱甘肽(glutathione)會增加,有助減低輻射游離子(ionizing radiation)對DNA及細胞的氧化性損害。穀胱甘肽有解毒和淡斑的功效,一般用於護膚品及藥物。

研究人員在撤離區及周邊採集16個品種,一共152隻雀鳥,抽取雀鳥的血和羽毛,又量度環境的輻射度數。實驗錄得輻射水平,平均一小時達到10.23微希,程度就如不停進行X光電腦掃描,但對雀鳥的健康沒直接損害。

2007年一部紀錄片《Chernobyl reclaimed:An animal takeover》,揭開切諾災區這個人人聞之色變的地方恐怖的一面。它已經漸漸變成動物天堂,瀕臨絕種的歐洲野牛和普氏野馬重新進駐那兒。有學者說,輻射強度要去到非常大,才會即時致命或令整個物種滅絕。被強力輻射導致變種的動物,因為適應能力較弱,會被大自然淘汰,禍延後代機會不大。更重要的是,城市化、獵殺和生態破壞等人為因素,才是動物死亡的主因,速度遠比由輻射導致癌症病發快。核事故的教訓,我們吸收了沒有? 

基因改造皮膚細胞變精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3/18708247

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將男士皮膚細胞轉化為精子細胞,將為不育男士最終能有自己骨肉帶來曙光。
不少男士因Y染色體AZF基因缺失,精子數目銳減甚至完全零精子生產。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為三名這類不育男士抽取皮膚細胞,經過基因改造,令它們回復有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的特質,然後植入老鼠睾丸,結果成功孕育出早期精子細胞
全球一成夫婦受不育問題困擾,當中30%因男士基因缺失未能傳宗接代,雖然目前研究只屬初步階段,早期精子細胞仍未足以令女方成孕,不過英國專家認為成果令人鼓舞,未來可望為先天不育男子,或因化療破壞製造精子功能的癌症患者重燃生育希望。相關研究結果將刊登於《細胞報告》(Cell Report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