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探射燈:頸椎病年輕化來自《星星》髮型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410/00176_097.html

少女偏愛「女神頭」,懶理壞頸狂側頭!頭側側,將長髮撥在一邊肩膊的造型,已經成為韓劇女星的icon,更吸引本港不少女士爭相倣效。本報記者日前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九成長髮女士曾梳側頭髮型,惟當中逾三成表示因長期「就住把頭髮」而引致肩頸膊痛。有專科醫生指,長期梳「女神頭」可致頸椎間盤凸出,甚至會壓住脊髓神經,令手腳不協調;若加上長期低頭玩電話或佩戴大頸鏈等,更會令病情惡化,嚴重的可致癱瘓;亦有醫生坦言近年頸椎間盤凸出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月都有少女因此做手術。

女大學生稱方便「篤電話」

熱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雖然已在南韓播放完畢,但風潮未止,劇中女主角的側頭髮型,凸顯氣質個性,廣受女士歡迎。「九一分界吖嘛,(依家)係好興,南韓女子組合『少女時代』都係咁!」擁有長長秀髮的十九歲大學生黃小姐坦言,差不多每天也會以側頭髮型示人,並稱此舉方便低頭「篤電話」,惟她承認自以此髮型示人後,頭部及頸部長期傾側,「條頸有時會梗梗哋!
記者日前在各區共訪問四十名年齡介乎十五至二十八歲的長髮女士,當中九成曾將長髮偏放一邊肩膊並頭側側;有近四成「側頭族」平均每周逾三日會刻意將頭髮偏放一邊,其中五名受訪者更稱會維持整天。

椎間盤凸出 加劇勞損

不過,三成二受訪者承認,疑因長期側頭而致肩頸不適。「有朋友幾分鐘就撥一次(頭髮),個頭側到耳仔貼膊頭!」有受訪者直指,受朋友及明星影響,跟風將頭髮撥向一邊,加上此造型亦方便孭手袋,感覺較涼快,惟因經常維持同一姿勢,感到肩頸肌肉繃緊。
「側得多會加重頸椎壓力,令椎間盤凸出,以致骨刺增生或椎管狹窄,壓到脊髓神經的話,手腳會麻痹、放射性疼痛,四肢運動能力下降和不協調,最嚴重會引致癱瘓!」骨科專科醫生張啟然解釋,椎間盤是頸椎間的軟組織,可緩衝外力對頸椎的震盪,長時間側頭或低頭,會令頸椎第五、六節椎間盤出現問題,椎間盤外的纖維環因受壓而撕裂,令椎間盤凸出,若勞損加劇,頸椎退化愈快,「如果壓住神經,九成九會惡化,其中一成更會突然惡化。

醫生籲勿「要靚唔要命」

張指,每月都有年輕患者因頸椎間盤凸出而要做手術。椎間盤發炎患者需進行六至八周治療;嚴重者需即時進行顯微前路椎間盤切除神經減壓加融合術或人工椎間盤手術。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直指,以往頸椎間盤凸出患者以中年為主,近年趨向年輕化,不乏二、三十歲患者,甚至有二十歲出頭的少女求醫。他不排除因側頭多而引致,「經常側頭會導致頸椎關節炎,加速頸椎退化,若腦脊液流失,可引致劇烈頭痛。」袁建議女性切忌「要靚唔要命」而長時間側頭,亦應該避免時常低頭玩電話、佩戴大型頸鏈和常用單邊肩膊孭袋,加重頸項負荷。
醫管局數字顯示,一○年因頸和其他椎間盤疾患住院病人有三千四百多人,一一年上升至近三千六百人,但局方未有統計患者年齡。
網上漫畫指「女神頭」少女扮成「ABC」和南韓少女。(互聯網圖片)
張啟然醫生表示,長時間側頭或低頭,會令椎間盤外的纖維環因受壓而撕裂,令椎間盤凸出。

潛水急升急降攞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10/18684588

天氣回暖轉熱,不少潛水發燒友紛紛出動,也有潛水初哥希望體驗奇妙的海洋世界,但潛水時不論是上浮或下潛,每個步驟都必須很小心,才能避免樂極生悲。急症科醫生表示,潛水減壓症(Decompression sickness)是潛水活動最常見的意外,主要因上浮太急,減壓速度太快,令血管被氮氣的氣泡阻塞,可引致身體不同器官受損,輕則皮膚痕癢,嚴重可阻塞心腦血管致命
香港急症專科學院「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鍾浩然表示,潛水用的氣樽儲存壓縮空氣,約78%是氮氣。下潛時水壓上升,吸入的氮氣會溶入血液;上浮時水壓逐漸下降,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氣會形成細小氣泡
若潛水員以安全速度浮上水面,血液中的氮氣氣泡會自然消失。但若上浮太急,減壓速度太快,血液中的氮氣氣泡會變大,阻塞血管。當血液不能正常流動,會令器官受損,出現潛水減壓症

氣泡阻塞血管致中風

潛水減壓症可影響不同器官,常見是較大的關節出現血管阻塞,如膊頭及膝頭因附近血管被氣泡阻塞而劇痛;皮膚血管有阻塞,可引致出紅疹及痕癢。耳朵血管受阻則可致聾,神經系統會因「冇血到」出現不同病徵,如四肢麻痹或半邊身不能活動。腦部缺血可引致中風及昏迷,心臟無血液供應更可致命。
他表示,曾接獲兩名潛水人士求診,兩人自駕船隻到南中國海鑽油台附近潛水及打魚。兩人下水用魚槍射中一條大魚,但該條大魚狂游掙扎,連同魚槍將兩人急速扯落海底60米。兩人見氧氣所餘無幾,於是放棄魚槍迅速浮上水面,上岸後感到膊頭、膝頭及頭部出現劇痛,於是趕往急症室求診,兩人檢查後接受一次加壓療程便康復。

掌握治療黃金6小時

身體器官只需6小時沒血液供應已可壞死,故必須掌握黃金6小時接受治療。他表示,當潛水後24小時內,出現任何新病徵而無法解釋,也會當作潛水減壓症治療,「潛水前膊頭冇事,但潛水後痛得好厲害,就當潛水病」,病人需立即送往加壓艙接受加壓治療。
潛水初哥容易被美麗的海洋世界吸引,忘記安全守則。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區紹堅表示,常見引致潛水減壓症的原因,包括潛水者沒有留意壓縮空氣樽消耗量,「玩到冇氣」便閉氣急急浮上水面,也有人因在水底逗留時間太長,攝入太多氮氣。
區紹堅表示,正常情況下,應以每分鐘18米的速度浮上水面,令身體慢慢減壓,但有潛水人士「玩到得意忘形,唔夠氣就忍住道氣上水面」,也有初學者或因驚慌過度而急於上水出事。
本港海域如西貢因深海的海洋生物不多,潛水人士一般留在水深10米內潛水。但在外地如馬爾代夫或印尼,海水清澈,很多人不知不覺越潛越深;若逗留時間太長,會令身體積聚過量氮氣。美國有潛水安全指標建議,於10米水深可持續逗留約219分鐘、20米可逗留約45分鐘、30米可逗留約20分鐘、40米便只可持續逗留約9分鐘。

氮氣需12小時清除

他指出,每次潛水後體內的氮氣需約12小時才能完全清除,外遊最後一次潛水後,應相隔最少12小時才乘飛機,以免因飛機上壓力改變,誘發潛水減壓症。若連續數天一日潛水兩次或以上,應最少18小時後才乘飛機。不少潛水發燒友會戴潛水手錶,協助計算潛水時間、水深及水溫等,「例如你潛入水深40米,發覺冇嘢睇、慢慢浮返上10米,可以計算你身體吸入幾多氮氣、氣樽仲有幾多氣,仲可以潛幾耐」,有助監察潛水狀況,減少意外。

潛水注意事項

1.留意壓縮空氣樽的使用量,及於不同水深可持續停留時間
2.在外地潛水易因海底清澈而越潛越深,避免持續停留時間過長,以免攝取過量氮氣
3.上浮速度切勿過快,應每分鐘上浮18米,預防患上潛水減壓症
4.上水後出現一些潛水前沒有的病徵,應盡快求診
5.在外地潛水後,最少休息12小時才乘飛機
6.可考慮佩戴潛水錶,以計算下潛速度、潛水時間及壓縮空氣樽剩餘量等
7.應兩人一組潛水,互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