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抗藥肺癆菌威脅全球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323/00176_024.html

衞生防護中心去年接獲四千七百七十三宗結核病呈報個案,低於前年的四千八百五十八宗,創歷年新低,表面上情況好像受控,但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提醒巿民不能掉以輕心,結核病仍是全球最流行的傳染病之一,且近年濫用抗結核藥物已導致「耐多藥結核病」湧現,對全球正產生新的挑戰。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亦警告,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巿民免疫力減弱,未來本港結核病感染個案有機會回升,呼籲有長期咳嗽和持續發燒等徵狀的巿民,應該及早求醫。

明日是「世界防癆日」,陳肇始昨在「2014年世界防癆日」活動上表示,由於抗結核病藥物被濫用,令結核菌出現耐藥性,傳統治療對「耐多藥結核病」已無效,而新療程成效又未如理想,故此「耐多藥結核病」比一般的結核病更可怕。世界衞生組織在去年的全球結核病報告中,亦呼籲各國正視「耐多藥結核病」的挑戰。

結核病患者 長者佔四成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本港長者人口佔一成半,但長者佔結核病患者四成,相信是年輕時曾感染,到了年長及體弱時,病菌便在體內肆虐。部分年長的結核病患者,由初發病至確診相距六至九個月,期間有機會將病傳人,而且現時不少夫婦將年幼子女交由祖父母照顧,長者長時間與幼童一起生活,有機會將結核病傳予幼童,故長者若持續咳嗽和低燒,宜盡早求診。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本港結核病患者發病年齡正隨着年齡增長上升,即大部分患者為長者。梁挺雄指,本港人口老化是未來結核病個案增加的潛在威脅,呼籲市民要有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適當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戒煙,不要讓結核病有機可乘。若出現長期咳嗽、痰中帶血、持續發燒、夜間盜汗和消瘦,便應該求醫。如不幸受感染,要接受監督治療完成整個療程。

冷靜握拳頭 緩解「畀鬼責」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324/00176_049.html

不少人有過這種恐怖經驗:半夜醒來,全身無法動彈,想開口叫喊,卻叫不出聲,有如被千斤巨石壓住,最後要用盡所有力氣才能掙脫起身。一般人稱之為「畀鬼責」,其實是一種名為「睡眠癱瘓」的現象。香港睡眠醫學會代表兼精神科專科醫生方日旭提醒,出現以上情況時最重要是「唔好驚」,不要急於吸氣,因會更感窒息,最有效是集中精神到指尖,嘗試握拳,可最快令身體「醒來」

意識已甦醒 肌肉未恢復

方解釋,當人體進入名為「快速眼動期」(REM)深層睡眠,身體會採取自我保護機制,解除全身肌肉拉力,只保留橫膈膜、眼球及內耳一組肌肉活動,此舉是為免身體隨夢境郁動而構成危險。然而,當意識從睡眠中醒來,但身體「跳唔到掣」,肌肉未恢復活動,便會出現「畀鬼責」狀況
有關情況通常只維持一至兩分鐘,但因當事人會極度驚恐,感覺上可能有如十多分鐘;部分人會嘗試用力呼吸,但方日旭指這時橫膈膜仍未意識到身體醒來,此舉只會加強窒息感,使人更惶恐。他指最好方法是保持冷靜,將精神集中到全身最多神經線的地方,即手指尖,然後不斷嘗試想着握緊拳頭。當成功握拳時,身體便已基本甦醒,很快便可回復正常郁動。

長服避孕藥中風危機增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327/00176_077.html

腦中風可令人頓失語言能力,甚至半身不遂。一般人以為肥胖兼膽固醇超標的人才有中風危險,但其實近兩成中風個案是由心房纖顫引起,有心臟科醫生更指出,女性一旦患上心房纖顫,日後中風的風險會較男性高出近一倍,主要因為女性患高血壓的比例較高,亦較易患上心瓣疾病;長期服用避孕丸,又或曾接受更年期賀爾蒙治療,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私人執業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指,按香港大學過往研究推算,本港約有三萬三千人患心房纖顫(下稱房顫)。她指患者病發時會出現心悸、胸口痛、惡心、呼吸急促及暈眩等徵狀,但亦有一至兩成人在毫無先兆下病發。

心跳每分鐘達175次

房顫是指心房急速顫動或抽動,心跳時快時慢,令心臟無法正常地泵血到肺部及其他器官。正常心跳規律應為每分鐘跳六十至一百次,房顫患者的心跳則可達每分鐘一百至一百七十五次。一旦顫動劇烈,屬心房部分的心耳位置有機會形成血栓,當血塊流入腦血管便造成阻塞,引致中風
李麗芬指,年紀大、患高血壓及結構性心臟病皆是中風的高危因素,綜合不同因素,女性中風的風險較男性高近一倍。女性長期服避孕丸、曾接受雌激素治療也是中風的高危因素,李解釋:「雌激素會令凝血因子較活躍,容易造成血栓。」因房顫引致中風的女性患者中,兩成人曾服用雌激素,故如非必要,不應亂服該類藥物。另外,女性普遍壽命較長,患高血壓的比例高,心瓣疾病亦較多,加上男女血小板凝血功能略有不同,皆造成女性中風機會增加。
六十歲的陳女士患高血壓十年,最近一年間歇性出現心悸病徵,但未有理會,突然某一天右邊手腳無力、口齒不清及流口水等中風徵狀,緊急送院後,才發現原來她亦同時患有心房纖顫。
醫生指其左邊腦部已有三分之一受損,只好靠物理治療作復康,以及利用新一代薄血藥,減低再中風的風險。